教导员陈志耕、支队作战科长王堃率领占据小山并构筑工事,准备迎头痛击日伪军。
根据临时分工,冯东岳为支援小山作战部队,立即回到了田黄村,拿出家中刚晒干储存的500斤麦子,然后组织人员磨面、发面,连夜赶蒸了300多斤馒头,于佛晓前带队送到了小山阵地。
部队马上开饭。
天亮后,部队开始上山布阵。
冯东岳带领民团几十人前往小山,帮助部队修筑工事。
一切就绪,部队进入阵地,严阵以待。
6月22日这天,正是农历端午节。
小山部队与装备精良的日伪军激烈交战,连续击退了敌人的20余次轮番攻击。
中午时分,敌人调兵遣将,凶悍的敌人对小山实施新的进攻。
小山守军陷于2000多日伪联队和300多骑兵的重重包围。
敌人集中小钢炮,对小山阵地进行猛烈轰炸。
东山头失守,西山头被敌人团团包围。
小山部队高呼“与小山共存亡!
打倒日本帝国主义!
中华民族万岁!”
,与敌人顽强拼杀至黄昏,部队才突围出去。
敌我激战竟日,小山血流成溪,敌兵横尸200余具,挺进支队83位官兵壮烈牺牲。
战后,冯东岳根据支队司令赵杰和政委汪洋的指示,立即组织田黄大队战士与附近的党员、群众上山打扫战场,大家怀着对日本侵略者的刻骨仇恨,含着沉痛的泪水,将烈士遗体抬下山去,分两个大墓穴,将烈士遗体予以合葬,冯东岳主持举行了追悼祭奠活动。
在八路军小山战斗精神的鼓舞下,冯东岳倾其家产,全力投入抗日斗争,他率领田黄大队,并联合瓦曲大队、大张庄大队,配合县大队,不断打击进犯、骚扰根据地的日伪顽匪。
1941年至1942年,是尼山区抗日根据地最艰苦的时期。
由于日军的频繁“扫荡”
和军事封锁,加之连年灾荒,造成根据地的严重经济困难。
此时期,根据地周边的国民党顽匪借机与敌伪暗中勾结,趁火打劫,不断骚扰、蚕食根据地,邹东抗日根据地的势力范围大为缩小,造成“瓦曲、后峪、颜家庄,大炮一响十八趟”
的困难局面,根据地狭小的地盘,成为“一枪能打透的根据地”
。
日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