。
1948年,邹县第二次解放,冯东岳一家老小才得以团聚。
冯东岳对妻子儿女语重心长地说:“邹东根据地的人民,8岁的顽童咱也得称同志!
没有邹东人民的掩护,就没有咱这家子人家!
无论到什么时候,咱全家人都不能忘恩负义。”
冯东岳说到做到,他用义务为群众看病来报答根据地人民的深情厚谊。
四
1945年3月,遵照鲁南一地委的指示,冯东岳重操他的医疗事业,四处招募医务人员,白手起家,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,团结、率领他的战友们,创建了鲁南行署平民医院,他任医院院长。
医院既为平民百姓救死扶伤,又为八路军伤病员治病疗伤,并选派医护人员奔赴前线救护伤员。
冯东岳人品忠厚,在邹东根据地威望很高,因而赢得根据地党政军民的爱戴。
无论穷人还是富人去找他看病,钱多钱少,他一视同仁,真正拿不出钱的穷人,就免费给予诊断治疗,有的在他家里住院还管吃管喝;有钱的富户看病就劝其多拿点钱,以补医院周转金短缺。
因此,很多穷人家的孩子被他看好病的,都乐意认他干爹,以示不忘并报答他的救命之恩。
1946年,冯东岳被调往鲁南行署门诊所任所长。
1947年又调往华东南下支前第一办事处休养所任所长。
1949年又调到鲁中南四地委门诊所任所长。
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烽火岁月里,冯东岳赤胆忠心,不择条件,服从大局,哪里需要哪里去,任劳任怨,为开创和发展人民医疗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解放后,冯东岳依然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,以发展人民医疗事业为己任,兢兢业业地工作。
1950年,冯东岳任鲁中南滕县专署土改大队门诊所所长。
1951年8月,上级调他回原籍创建邹县人民医院,任院长职务。
当时全院只有7名医生,设施设备非常简陋。
冯东岳率领全院职工艰苦创业,救死扶伤,因而赢得县委、县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敬佩。
建国后,冯东岳曾担任邹县人民委员会委员,并当选为邹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。
1969年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